Kaiyun·(集团认证)官方网站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

2025-01-25 20:05:17

  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突出“美”的导向,是美丽中国建设在水环境领域的重要载体,是生态为民的具体行动。

  1月24日,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行的广西获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一体推进美丽系列建设,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桂林漓江、南宁那考河、桂林灵渠先后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提名或优秀案例,北海涠洲岛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及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探看这些“国字号”美丽河湖和海湾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及它们美丽蝶变背后的故事。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图1)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桂林漓江,位于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被誉为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是全世界的宝贝。

  桂林市副市长龙杏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桂林市出台《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10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关于加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健全保护漓江的保障体系。当地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建成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新开发“数字漓江—人大监督”工作小程序,探索漓江保护智慧化新模式。同时,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8.82万公顷。

  2024年,桂林市成为全区首个联合国生物多样性“自然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一些野生动植物新物种在桂林频频被发现,桂林漓江沿岸发现植物新物种“阳朔风筝果”,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植物新物种“全州樱花”,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连续8年在桂林青狮潭自然保护区越冬,曾一度宣布绝迹的彩鹮首次现身桂林会仙湿地公园。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图2)

  时下,桂林市正从“生态保护”向“绿色发展”蝶变。一方面,以绿色旅游为切入点,加快建设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竹江码头、磨盘山码头的21个泊位均实现岸电覆盖,1210艘漓江纯电动力游览排筏、全区首艘五星级新能源游船投入运营。另一方面,深化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深化漓江旅游票制改革,开展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漓江沿岸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如今,以漓江为核心引领带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以漓江黄金水道为主轴、两岸为双翼的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阳朔遇龙河、雁山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4年,桂林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5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90亿元,相较于2021年分别增长了24.59%、25.91%。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图3)

  桂林灵渠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连接湘江与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2024年,桂林灵渠成功入选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继桂林漓江之后,桂林第二条获此殊荣的河流。

  据桂林市副市长龙杏华介绍,近年来,桂林致力探索历史遗产保护协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模式,出台《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制定《灵渠保护规划》《灵渠保护管理规划》等政策文件,指导灵渠有序保护与开发。实施系统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29亿元开展灵渠护堤固岸工程,修复堤岸16.9公里,覆盖面积达69.86公顷;投资5亿元开展渠道修缮工程,总长46.4公里的河段得到有效治理,同时新建生态护岸超过60公里,灵渠自然岸线亿元实施灵渠补水工程,保障渠道基本生态用水和灵渠南渠12.5公里河段的全年通航能力。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图4)

  同时,桂林通过深入挖掘并创造性地发展“湘风漓韵”文化资源,进一步展现灵渠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灵渠“活态遗产”的非凡价值,开辟出一条人文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全新发展道路。创新旅游模式,巧妙融合灵渠水利技术与秦汉文化精髓,开创性推动灵渠景区“旅游+生态”“旅游+水利”“旅游+农业”等多元化模式蓬勃发展。

  如今,桂林通过打造“湘风漓韵”乡村生态旅游区,全方位带动灵渠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区、灵渠秦风田园综合体、灵江三花特色小镇、灵渠人家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以生态助推产业富民、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之路。2024年,兴安县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消费均实现了显著增长,接待游客1019.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0%、11.84%。

  那考河是南宁市18条城市内河之一竹排江的支流,全长6.35公里,具有重要的城市水系生态价值。

  据南宁市副市长徐科峰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化及上游养殖业快速发展,那考河遭受了严重污染,流域水质常年劣Ⅴ类,河道行洪不畅,区域饱受内涝之苦,生态功能逐步丧失。2015年,南宁市实施那考河综合治理项目,以人水和谐为根本目标,将“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做好生态修复和控源截污“加减法”,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美丽河湖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那考河水质从原来劣V类提升至主要指标Ⅲ类,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新增的水生动植物、飞禽鸟类共38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恢复。

  2023年,那考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标志着南宁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kaiyun发展历程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图5)

  南宁那考河水清岸绿,成为市民和游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宁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在那考河的示范作用下,目前南宁市已建成21个滨水公园,绿化面积约780公顷,配套亲水步道、景观亭和体育场等设施,更多城市内河“化茧成蝶”,深受市民眷恋;百里秀美邕江英姿绽放,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据北海市副市长龙起云介绍,近年来,北海市牢记领袖嘱托,厚植生态优势,实施“生态立市”,全面推行和深化“湾长制”改革,构建了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环境治理新模式,扎实推进高品质美丽海湾建设,不断拓宽高颜值“碧海银沙”向高价值“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一方面,创新制定实施《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北海市红树林保护条例(草案)》等涉及沙滩、海岛、矿产、红树林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创新“红树林+”多业态反哺惠民新模式,开展“红树林”生态文明赶海、亲子游、研学营等活动,持续激活旅游经济,不断提升公众亲海空间和亲海体验。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图6)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海上环卫”制度,重点对渔港、沿海存弯河道、海滩景区等易存集海滩垃圾区域实施全方位监控和集中整治,实现岸滩和海滩垃圾治理常态化;坚持还海于民、还滩于民,开展“十里银滩”改造提升“6+N”工程,实施银滩中区咸田港“退港还滩”;打造全国首个“零废弃”海岛,在涠洲岛推行“净滩+限塑”机制,构建覆盖全岛的集环卫保洁、绿化管护、垃圾分类、海域清洁于一体的“海岛管家”服务链条;完善涠洲岛基础设施,建成全国最大的珊瑚礁公益科普馆,南湾鳄鱼山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区……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图7)

  如今,北海市正在通过一项项举措,深入推进“人海和谐”美丽海湾建设,让这个北部湾畔的“明珠”之城成为更多八方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据统计,2024年,北海银滩实现旅游消费约296亿元,同比增长29.55%;北海涠洲岛旅游消费约64亿元,同比增长37.43%。

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告诉你(图8)

  1月24日上午,广西获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行。记者 余锋 摄

  广西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有大大小小河流1.8万多条,境内有19个湖泊,4556座水库。

  近年来,广西全域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美丽河湖,今年将印发实施《广西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广西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目标、行动方案、评价指标等。按照“河湖统领、流域统筹、市级落实”指导各市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梯次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鼓励市县编制地方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把群众身边小微水体纳入管控范围,加大保护治理力度,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广西濒临北部湾,管辖海域面积约671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个,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近年来,在全力推进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湾过程中,广西以湾长制为抓手,出台实施《广西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北海银滩、涠洲岛、防城港西湾、北仑河口—珍珠湾以及钦州三娘湾5个美丽海湾建设,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并纳入湾长制工作统筹推进;开展13个海湾精细化调查,摸清海水水质、海洋生物生态、滨海湿地等海湾生态环境基础状况,为美丽海湾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设美丽海湾“生态云”海洋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海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各类环境风险源实现精细化、数字化、可视化和智慧化监管,成功入选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典型应用案例。

  广西美丽海湾建设,有力推动高颜值的“碧海银滩”转化为高价值的“金山银山”,让沿海城市居民和八方游客在“人海和谐”的美好生活中获得感、幸福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