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更新 绵阳市:城市体检助力高标准实施更新行动
2025-02-07 22:10:5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我省城市更新工作,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住房城乡建设厅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供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绵阳市通过城市体检,助力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绵阳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体检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探索创新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持续强化体检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体检+更新”工作机制。按照编制更新规划、划分更新单元、生成更新项目的操作路径,分领域、分区域、分步骤实施整治提升工作,使城市宜居、韧性、智慧水平逐年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构建“市—区(园区)—街道—社区”四级体系,联同第三方服务团队,形成“4+1”联合工作体,统筹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规划工作,先后对“17+3”个体检指标空间落位、系统研判,形成体检与规划通用的底层数据图斑,辅助编成以科技创新、山水生态、人文历史、宜居生活四大目标为导向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创新将街区维度体检指标融入单元体检,优选重点更新单元,深度分析产业、交通、生态等建设现状,明确更新单元当前亟待整治的关键问题,突出单元更新策略,指导各区(园区)编制“一目标、三清单、一指引”的单元更新规划成果。中心城区现已完成19个更新单元体检和8个更新单元规划。
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原则,细化城市体检整治清单,生成年度城市更新工作要点,印发全市城建攻坚行动重点项目清单,将任务主体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区(园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定期调度考核项目进度,确保城市更新行动落地见效,2024年城区范围实施城市更新项目48个。
对照住房维度问题清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整治的通知》,研究制定支持城镇C、D级危房整治的若干措施,出台危房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内C、D级危房整治188栋;开展物业行业问题专项整治,排查小区电梯、消防、外墙等突出问题700余个,已完成整治525个。
以国、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为样板,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大公共服务覆盖率,2024年,中心城区新建老年幸福餐厅20个,新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12家、婴幼儿普惠托位800个。着眼近年体检“停车难”等高频问题,制定《绵阳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新建五里梁停车综合体、南山西路和滨江路地下智能机械停车场。
针对“绿色增量难、群众享绿难”等问题,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制定完善园林绿化制度体系,启动人民公园提升改造(一期)、西山公园改造等项目,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2024年建成口袋公园26个;制定《绵阳城区涪江、安昌河沿线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系统推进城区主要水系沿线空间整治和人居环境提升。
盘点城区低效用地,聚焦老旧厂区、老旧办公区等重点区域,结合发展需要、改造意愿、经济测算等综合因素实施片区更新。按照“微更新”方式,依据“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织面”的更新思路,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建筑、策划文旅休闲活动游线,实现电子九所老厂区向126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转变,使其成为城市休闲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文旅活力新地标。
立足城市发展实际,连续4年为城中村定制城市体检特色指标,聚焦城中村特色禀赋,采用“一村一策”实现城中村改造升级。科技城新区上马新村保留改造部分原有民居、新建部分商业建筑,企业、社区按照股份制运营管理,通过整合资源、规范业态,撬动社区经济发展,年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居民年分红总额达87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居民增收、环境提质。
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记忆延续,因地制宜焕新老旧街区,激活既有人气资源,打造区域商业名片。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以虹苑剧场、长虹121大楼等历史建筑保护更新为载体,延续“三线建设”历史记忆,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保留传统工业元素,打造1958特色商业街区,辐射带动周边片区开发同步升值,实现历史保护与商业开发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