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集团认证)官方网站

以营商环境“软实力” 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2025-02-16 02:43:06

  

以营商环境“软实力” 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2025年2月6日,保定市召开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表彰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再次向外界传递出这座千年古城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强烈信号。连续五年将“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下,走出了一条以营商环境优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大格局中,保定市始终将营商环境作为推动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从2021年实施“标准地改革”到2025年推出5方面56项优化措施,保定的营商环境改革呈现出鲜明的系统集成特征。特别是“无感审批”“信用修复高效集成办理”等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行政服务的时空界限,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这种改革路径选择,既是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精准承接,也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保定市的改革实践呈现出显著的迭代升级特征。2021年“营商环境十八条”构建起制度框架,2023年“创新行动96条”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2025年新出台的56项措施则标志着改革进入系统集成阶段。这种“三步走”的改革逻辑,形成了“改革举措——制度创新——系统集成”的完整闭环。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为例,通过打通立项审批、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12个关键环节,实现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展现出系统集成改革的倍增效应。

  在“投资保定”品牌建设过程中,保定市探索出以营商环境创新带动要素集聚的独特模式。通过建立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企数据互联互通;创新推出的“保定服务”标准化体系,将政务服务细化为328项具体指标。这些创新实践使保定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保持全省第一,吸引北京医疗、教育等高端资源加速聚集。数据显示,2024年保定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万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5%,印证了营商环境优化对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

  kaiyun优势与特点

  保定市在实践中形成的“四级书记抓营商”工作机制,创新性地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党政主官工程。通过建立营商环境绩效考核“红黑榜”制度,将56项改革措施分解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这种制度设计有效破解了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人民至上微改革”累计实施153项。特别是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构建起“信用承诺+分类监管”的新型治理模式,企业信用修复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成为全国信用修复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保定实践最深刻的理论价值在于将营商环境优化与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有机统一。通过环城水系综合治理、主城区城中村改造等民生工程,实现营商环境硬环境与软环境同步提升;依托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建设,培育出独具特色的营商环境文化生态。这种发展逻辑的深层密码,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2024年保定入选全国宜居城市百强,就是这种价值导向的最佳注脚。

  综上,保定市营商环境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以更大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未来重点可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深化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政务生态系统;强化法治保障,建立营商环境法治化评估体系;扩大开放协同,打造京津冀营商环境示范高地。唯有坚持改革不停顿、创新不止步,才能让“投资保定”的金字招牌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保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