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焕新颜:解码保定“三新”实践背后的高质量发展逻辑
2025-02-16 10:47:26
2月12日,保定市“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系列活动之一——新消费·保定场景汇暨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正式启动。保定这座曾经以“京畿门户”“首都南大门”闻名的城市,近年来正以一场“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的立体变革,书写着千年古城的现代化转型答卷。
保定“新颜值”的打造绝非简单的城市美容。在拆除违建、改造老旧小区的背后,是一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的系统性治理革命。东风路“拆墙透绿”工程将封闭的小区大院变为市民共享的街角公园,环城水系贯通工程让断头河变身生态廊道,这些举措不仅重塑了城市肌理,更打破了传统行政壁垒对公共空间的割裂。数据显示,2023年保定主城区新建口袋公园数量同比增长180%,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92%,城市管理考核从全省末位跃升至前三。这种从“物理焕新”到“治理重构”的转变,让城市空间真正回归为人服务的本质,为后续产业升级和消费激活奠定了生态基底。
当保定马拉松赛事带动酒店入住率飙升300%,当“保定宴”饮食博物馆单日客流突破2万人次,这座城市的消费升级已突破传统商业逻辑。依托“直隶文化”“红色沃土”等独特IP,保定创新打造了“24小时城市”消费场景:古莲花池的国风夜游、淮军公所的数字光影秀、太行水镇的沉浸式剧本杀,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体验经济新载体。更值得关注的是,保定借势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打造出“京雄保1小时文旅圈”,2024年保定旅游接待游客1.2亿人次,同比增长9.08%,实现旅游花费1201.95亿元,同比增长9.71%。这种“文化解码—场景再造—流量变现”的消费升级路径,为城市破解消费乏力难题提供了样本。
在“新产业”布局上,保定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面对新能源产业蓝海,保定没有盲目跟风,而是依托长城汽车等本土龙头,聚焦氢能储运、智能网联等细分领域,打造出“技术研发—零部件集群—整车制造”的完整生态链。国际医疗基地的建设更具前瞻性,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汇聚了北大肿瘤医院、广安门医院等54家医疗机构,带动基因检测、医疗机器人等前沿产业落地。2024年,保定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保定市连续三年入选数字经济百强市,并获批国家数据标注基地,这些都印证了“聚焦长板、精准突破”的产业升级逻辑。
保定的实践揭示出城市转型的深层逻辑:“新颜值”是空间载体的重塑,解决的是城市功能性问题;“新消费”是经济活力的释放,破解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新产业”则是核心竞争力的重构,回答的是可持续增长问题。三者形成的共振效应,使保定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找到了差异定位——既是承接疏解的“产业腹地”,又是留住乡愁的“文化客厅”,更是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特区”。
近年来的保定,正用“破茧重生”的勇气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真谛。当更多城市还在纠结于“传统与新兴”“保护与发展”的二元对立时,保定“三新”实践的价值,恰恰证明了:城市转型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古今交融、产城共生的辩证法。这种转型智慧,或许正是中国城镇化下半场最需要的破题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