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村滨水空间+1!全新花地河碧道新玩法
2025-02-19 04:06:10
荔湾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以水秀花香著称,境内共有河涌91条,总长134公里;有湖泊1个,即为荔湾湖,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加之珠江穿城而过,塑造了荔湾“一江三岸、百里河涌”的水系格局。
2024年,荔湾区继续推动水秀花香碧道建设,重点实施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以“一带八湾,八大主题”为统领,通过滨水环境整治工程,打造集水乡文化、休闲游乐、生态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廊道,打造南片滨水环境典范,擦亮了荔湾的幸福底色。
花地河是珠江航道的一条支流,南起平洲水道,流经荔湾区芳村片7个行政街道、9个经济联社,北入珠江西航道,全长约8.44公里,是荔湾区最大的河涌,被荔湾人民视为母亲河。
花地河始于隋,兴于宋,拥有千年历史。“花地”原名“花埭”,寓意开满鲜花的堤岸,隋代就已形成面积较大的花田。花地河北出口东岸,在唐宋年间是扼南北交通咽喉的外贸大港——大通港(宋代称大通滘),亦是羊城八景之一“大通烟雨”的所在地,南来北往的商贾带来各地花种,舶来的花卉也多在这里“登岸”,周边沼泽湿地被开垦成了花田,花地之名,由此而来。
近年来,荔湾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谋划推进花地河精品碧道建设,引领高质量城市更新改造。花地河碧道项目以“一带八湾,八大主题”为统领,统筹全线旧村更新改造,以治水为抓手、美水为目的、活水为手段、亲水为平台,依托花地河历史沉淀,发掘沿线各村各点一步一花、十步一景的水乡文化;结合沿河及周边花卉、艺术、水产等产业布局,引导铁路旅游、花卉电商、种植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碧道建成后,花地河沿线环境将有效提升,并植入民宿、亲子儿童探索、自然科普基地等文旅元素,重点将花地河两岸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网红旅游目的地,力争成为广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
2024年,荔湾区结合花地河东侧道路(浣花西路—茶滘涌)拓宽工程,先行实施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着力建设1.38公里精品示范碧道,打造荔湾南片滨水环境典范。项目通过开展三道贯通、节点塑造、绿化美化、功能照明、文化标识等,对沿岸滨水环境进行优化提升,为沿岸居民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滨水生活环境,不断提升荔湾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老花埭新活力”。目前,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计划2025年春节前基本完工并对外开放。
花地河示范段沿线原是一片缺乏人气的闲置绿地,林木茂密且仅有一条狭窄步道通行,整体存在望江视线不通、活动功能不足、慢行系统缺失、功能配套不完善等现状问题。花地河滨水环境整治工程重新打开水岸空间,拉通线性交通,将闲置空地改造为活动广场,将低效绿地提升为儿童乐园,打造与城市互联互通的休闲水岸。
项目结合新建市政道路,梳理滨水慢行空间,融入生态海绵设计,解决路面排水、积水等问题,在保障人车分离的同时,贯通漫步道、骑行道、慢跑道三道;在二级堤之间增加无障碍通行,优化过街设施,实现慢行道互联互通,提升人行空间,保障出行安全。
项目活化沿线桥梁、铁路桥等原有历史文化场所,建设石围塘铁路花园,打造工业印记打卡点和服务驿站,回溯历史记忆;打提升桥底负空间,增加配套设施,补充健身运动功能,形成高效的滨水户外聚集地;结合居民需求,谋划户外家庭游乐聚场,营造老城区第一段儿童友好型滨水空间。
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是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程重点完善沿线配套设施,新建标识入口、文化广场、游乐空间,补充城市家具、碧道标识、安全警示牌,增加沿线功能性照明,补充休息停留区,新增7处滨水休息廊和18处一体化休闲台阶,提升碧道公共服务能力和属性,提供全龄段、全天候户外活动空间。通过绿地空间弥补活动配套,衔接临水社区,强化水岸联系。此外,荔湾区正在积极谋划推动花地河水上运动项目,大力发展花地河绿色水经济,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融合花地千年花乡历史,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科普宣教点,打造岭南花乡科普馆、素馨花境小公园、户外科普活动区。通过科普馆展示荔湾传统岭南花卉故事,科普“岭南第一花乡”历史脉络,并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素馨花传说》的指定宣传点,弘扬芳村最早培育素馨花及“中国四大古老”月季出口地的历史地位。同步对浣花西路以南带状绿地开展提质改造,打造素馨花园,融入岭南花卉科普设施和花卉主题元素,开展全民科普活动,助力广州城园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