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绿色力量固原清水河流域生态治理的成功之路
2025-03-05 00:57:41
在初春时节,宁夏固原市的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如同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芦苇随风轻舞,候鸟成群飞翔,冰封的水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清水河不仅是宁夏境内最长的支流,也是流入黄河面积最大的水系,全长80公里,流域面积达2057平方公里,肩负着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使命。
曾几何时,清水河因不当开发、城镇排污监管不力等原因,曾被群众戏称为“臭水河”。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清水河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河”。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参与清水河的保护与治理。以往,水流湍急的上游宰牛杀羊,下游则臭气熏天,蚊蝇肆意滋生。如今,治理后的清水河不仅水清岸绿,而且环境优美,吸引着千家万户前来游玩和休闲。固原市民顾海霞和女儿在河边散步,时不时用手机拍下美丽的景色,由衷感叹“水清路平、树绿花艳”。
固原市生态环境局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清水河流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就已开始对清水河进行流域综合治理,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2012年,清水河治理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自治区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行动,全面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
在持续的治理措施下,清水河流域的水质也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实施“河长制”,不但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还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砂及垃圾倾倒行为,水环境和水生态逐渐得到恢复和提升。监测数据显示,清水河的水质从2011年的Ⅴ类重污染水质改善到现在的Ⅳ类水质。治理成效丰硕的清水河,不仅保障了沿河居民的安居乐业,更助力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更高的生态效益,2020年自治区水利厅正式批准实施清水河流域的城乡供水工程,成为了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试点。这一工程以黄河水与泾河水的统筹调配为基础,解决了周边农业、工业及生态用水问题,有力促进了固原市的经济及生态改善。
随着环境的持续好转,周边居民逐渐适应了这种“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生活方式,生态意识不断加强,大家积极参与清水河的保护与治理。美丽的自然景观为固原市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例如,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吸引了大量游人,成为了当地人们休闲游玩的理想场所。
依托白色和绿色的文化背景,乡村旅游开始在清水河畔兴起。随着夏季的到来,清水河湿地公园的荷花绚烂绽放,不少市民和游客因此而流连忘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居民看到商机,纷纷开设农家乐和旅游项目,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比如,谢国庆家开的十里居农家乐就成了热门打卡地,不仅能品尝美食,还有随性的音乐会,深受游人欢迎。
固原市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家的认可,2024年,即将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大会将上发布的新一批“自然城市”名单中,固原市名列其中,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无疑证明了清水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成就,将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列中来。
在这样的努力下,清水河不仅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更是一条富饶之河、生态之河,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的进步。随着清水河的不断治理,周边区域形成了万亩的清凉蔬菜种植基地,带动了数万人的就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今,固原市在深入研究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的策略,继续推动清水河的综合治理,目标是让城市在青山绿水间发展、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让更多人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福祉。如此美丽的清水河,未来必将在建设幸福河、安全河的目标道路上越行越远,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与幸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