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水环境质量大调查:这三省城市水质为何排倒数?
2025-03-11 13:54:25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4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最新报告,引发了社会对水环境状况的广泛关注。报告中披露了全国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的水质情况,令人欣喜的是,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的比例达到90.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而劣Ⅴ类断面的比例则降至0.6%。从数据来看,中国的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然而,仍有部分城市和省份在水质治理上需要进一步努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七大流域的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2.4%。值得注意的是,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的湖库占比为77.1%,显示出陆地水体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成效。尽管整体趋势向好,但一些城市仍面临着水质劣化的严峻挑战。
在地表水考核的前30名城市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以8个城市荣膺第一,展现了该地区在水治理方面的强劲实力。相较之下,新疆和贵州也不甘示弱,各有4个城市进入榜单。尤其是柳州市,凭借扎实的治水措施,一直稳居第一,彰显出环境治理的成功实践。
张家界市较之前跃升至第2位,这背后离不开该市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和持续努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张家界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河库管护、流域联动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水质改善。特别是针对水域岸线综合治理、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显著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贵州省在2024年也迎来了新的“好水”称号,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两个地方的水环境管理成效斐然。这些地区通过“节水、护水、管水、兴水”的策略,推动了水资源的整体提升,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河湖管理机制,确保水体健康。
与优良水质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南、山东和安徽这三个省份却在水环境质量上名列倒数,且各自占据了后30名中的5席。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深思,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河南省和山东省,身处如此重要的生态区域,这样的水质数据显然不容乐观。
娇艳的长江在安徽的怀抱中流淌,然而安徽多次因水环境治理不到位受到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的批评。长江保护法的贯彻落实不够,导致了水体污染的加重,这无疑是对生态建设的一种倒退。
面对全国水质的不均,治理水环境的迫切性不容忽视。虽然有些城市通过各种治水措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极少数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却出现了懈怠现象,盲目跟风、应付式的管理方法难以根本改善水质问题。因此,亟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治理机制,通过严密的数据监测和体系建设,提高水质管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新的一年中,那些排位靠后的城市是否能真正拿出手段和措施,在水治理上实现突破,值得我们拭目以待。是否能够通过综合治理,像那些位于前列的城市一样,争取在水环境质量上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的水质不仅关乎生态平衡,更影响到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和安全,各个地方政府都应增强责任感,通过实际行动实现水环境的根本改善。唯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迎来一个水清、岸绿、生态美的明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