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集团认证)官方网站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书写生态复苏新篇章

2025-04-10 13:12:01

  4月10日10时,西辽河春季水资源调度一线传来捷报,西辽河干流水头到达教来河汇入口并与下游既有水面实现连通,这条自1998年断流后干涸27年的“母亲河”首次实现403公里全线贯通,标志着西辽河生态复苏迈出关键一步。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书写生态复苏新篇章(图1)

  多年来,受气候干旱、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西辽河流域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湿地萎缩、植被退化等生态问题,西辽河干流几乎全年断流,成为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干流。在水利部统一部署和松辽委大力帮助下,自2020年起,内蒙古开始实施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逐年总结经验,探索开展联合调度,干流水头逐年向下游延伸。

  今年以来,内蒙古锚定实现分时段、分河段全线过流的重大目标,全力以赴统筹多水源调度、多部门协同,持续推进西辽河干流水头向下游行进,促进西辽河流域生态复苏。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为水资源调度提供了坚实保障,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全程跟进指导,水利厅会同通辽市、赤峰市及相关旗县、乡镇、企业、水管单位多方联动,先后印发实施春季水量调度预案、年度水资源调度计划、干流全线过流分工方案等,严格落实“全线闭口、集中下泄”措施,累计开展会商38次,下达调度指令18次,有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水工程精准联调联控为全线过流提供了坚实水资源支撑,统筹利用多种水源,强化可用水量分析,首次将老哈河及红山水库纳入调度范围,联合西辽河干流及西拉沐伦河等主要支流实行统一调度,协同4座水库、8座枢纽、引乌入通工程和3个污水处理厂开展联合调度,累计下泄生态水量2.59亿立方米,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最大效能。河道应急疏浚为源源活水提供了畅通的过流通道,通辽市、赤峰市抢抓冻土层未开化、河道下渗损失小“窗口期”,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河道应急疏浚治理,累计疏浚老哈河河道152公里、西辽河干流河道245公里,清理阻水点367处,同时结合“清槽行动”全面落实河道禁种措施,切实保障输水通道畅通。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书写生态复苏新篇章(图2)

  西辽河干流结束27年断流历史的重大成果,离不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自治区水文水资源中心持续加强雨水情测报,增设7处临时监测断面、7处备用临时断面,强化31处基本水文站和1处专用水文站数据测报,为调度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红山水库管理中心组建6个工作组,分赴各河道、控制节点开展水量调度监督。沿岸旗县、乡镇加强巡河和宣传引导,各水利工程单位严格执行调令并加强值守。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和中铁十九局等社会企业无偿援建河道清淤疏浚,有力推动调水工作顺利进行。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书写生态复苏新篇章(图3)

  kaiyun品牌优势

  经过近年来持续努力,清澈的河水再次奔腾流淌,为西辽河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2020年,西辽河干流台河口断面实现下泄生态水量3700万立方米;2021年,干流水头到达总办窝堡枢纽;2022年,干流向总办窝堡枢纽下游推进18公里;2023年,干流水头到达通辽规划城区界;2024年汛期,干流补水水头与通辽城区既有水面衔接,实现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1公里河道有水,干流过水长度达到150.9公里;2025年4月10日,西辽河干流403公里全线公里。

  一项项调水阶段性成果,助力着西辽河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曾经河道断流加剧、湖泊湿地萎缩、草地沙化的状况开始扭转。据监测,西辽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河道水面面积和有水时长显著增加,地下水得到有效回补,2024年末西辽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8.9米、水位较2020年末上升0.55米,沿线湿地、草地植被逐步恢复;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沙尘天气减少,初步形成“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书写生态复苏新篇章(图4)

  承载千年文明的西辽河,褪去往昔的沧桑,正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水流过处,生机复现,天鹅、大雁、赤麻鸭等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候鸟陆续回归,悠然自得地在西辽河觅食、嬉戏,与河水交相辉映,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西辽河水资源调度期间,沿河部分群众自发参与护河、巡河,全程跟随水头行进并见证全线通水,通过朋友圈、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激动与喜悦。各级媒体持续跟进,广泛宣传春季水资源调度阶段成效,并第一时间报道全线通水消息,让更多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书写生态复苏新篇章(图5)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的重大目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流域生态复苏的全新起点。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当前西辽河保护治理的主要矛盾,系统推进西辽河流域协同保护治理和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是扎实推进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各项工作,持续推动“十条硬措施”落地见效,特别是深入开展节水行动,多措并举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建立健全节水制度体系,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二是不断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科学有序组织做好年度水资源调度,强化生态流量保障,逐步延长西辽河干流全线通水时间。三是持续抓好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用好跨省(区)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扎实推动生态流量、地下水双控等各项复苏行动措施落地见效,全面开展重点河流“清四乱”回头看暨“清槽行动”,持续改善河湖生态。四是坚持把弘扬水文化时代价值与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助力赓续西辽河文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在治水实践中大力倡导“同饮一江水、民族一家亲”“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等行业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各族干部群众、志愿者团结治水护水的能动作用,共同答好幸福河湖的重大命题。

  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需要久久为功,付出长期艰苦努力。随着各项复苏措施持续落地,西辽河这条承载着历史记忆、寄托着沿岸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河流,正重新焕发生机,未来也必将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答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城区呼伦贝尔南路119号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书写生态复苏新篇章(图6)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