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通城市“血脉” 筑牢发展韧性——荆门市污水管网整治攻坚战全面铺开
2025-04-11 08:30:58
在长宁大道(象山一路—浏河桥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将内径1.35米的雨水管道埋入地下。“这段管道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该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有效缓解雨季积水问题。”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场景正是湖北省污水管网五年攻坚计划的缩影。
2023年,湖北省启动城镇污水管网整治攻坚战行动,要求系统性解决管网老化、雨污混流等“城市病”。根据安排,我市将在2027年基本完成城市排水管网问题整治。作为重点推进城市,我市锚定三大核心目标,拟通过三年专项改造计划,重点整治东宝都市片区、掇刀主城区及漳河政务中心片区的老旧管网系统。
近日,在泉口一路—竹园北路项目段,一台顶管机正将长2米的雨水管道推进,地面仅留35平方米见方的工作井。“过去需开挖200米路面,现在用泥水平衡盾构顶管施工技术,噪音低、污染小、施工安全系数高,还对周围居民建筑扰动小,对交通影响减少70%。”荆门润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王辰光指着智慧监测屏说道。为避免对道路“反复开挖”,2024年全省统筹实施了城市地下管网“五个一”工程方案,即地下管网施行一次普查、一次赋码、一次建模、一次开挖、一次治理。
根据“五个一”工程方案要求,目前我市已完成中心城区排水管网“体检”,对脱敏后的管网数据统一编码,生成“地下血管身份证”,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不断完善地下管网普查成果三维模型制作,精准定位隐患点;建立“排水项目建设联审联批”机制,统筹做好时序协调,避免重复开挖。
此外,我市借鉴陕西、河南等地经验,采用“资产划转+授权委托经营+使用者付费+按效付费”模式,选定一家市属国有企业对中心城区7座污水处理厂服务片区的市政排水管网进行系统性整治,统一投资、建设、运维,确保排水管网整治和运维工作质效。
汇河口截污清淤工程是我市水环境治理的关键一环。为切实解决城区雨污混流、河道淤塞等问题,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我市将于4月15日启动汇河口截污管渗漏及河道清淤项目。该项目是夏家湾及团林污水处理厂污水主管网更新改造工程的重要子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对汇河桥至汇合口段海慧沟两侧渗漏污水管进行修复;清理来龙桥至月牙岛、长宁大道桥至月牙岛段海慧沟、浏河及竹皮河淤积泥沙,修复损毁挡墙及滨河绿化;对来龙桥至三眼桥段检查井进行防渗处理,并加高三眼桥北侧200米河道挡墙,防止污水倒灌及河水溢流。
“竹皮河是城区重要景观水系,此次治理将显著提升河道行洪能力,解决污水渗漏问题,进一步优化水生态环境。”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预计7月15日完工,完工后将有效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市民提供更洁净、舒适的亲水休闲空间。
“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就像人的毛细血管需要定期疏通。”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城市建设科科员许嘉伦形象比喻,城市建设工作过去侧重地上建筑,现在必须转向地下管网;过去追求建设速度,现在更注重运营质量。这种转变,正是从“建新城”到“修里子”的生动注脚,标志着城市发展进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
目前,全市污水管网整治正按照方案有序推进。长宁大道工程采用分段改造方式,象山一路至浏河桥段预计5月底完工,泉口路至象山二路段因规避中高考暂缓。所有路段施工期间采取“中间封闭、两侧保通”方案,取消路侧停车位、调整公交线路,并增派交通协管员疏导高峰车流;工商街工程,针对老城区管道老化问题,新建1610米排水管道,分段施工(3月18日至6月18日),同步修复路面5008平方米,减少对商业区的影响;竹皮河治理:通过截污清淤、挡墙修复(4月15日开工,7月中旬完工),解决雨污混流问题,提升河道行洪能力与生态景观。
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城区还将有部分路段相继开工建设,建设单位也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全力保障周边商户正常经营和居民出行便利。他呼吁市民多一分理解与耐心,共同见证城市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升级。从完成中心城区排水管网“体检”,到集中推进污水管网攻坚,荆门正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当竹皮河重现碧波荡漾、长宁大道告别“看海”窘境,人们终将理解:今日的“多点开工”,正是为了明日的水清路畅、城安民乐。
“虽然施工期间生意受影响,但改造后再也不用担心店铺门口被淹了。”工商街一家餐饮店老板说道。许嘉伦表示,这些工程虽短期影响交通,却是根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的长远之举。城市更新非一日之功,管网攻坚亦需久久为功。从“建设”到“更新”,从“治标”到“治本”,这场行动不仅关乎基础设施的提质,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跃迁。期待市民与政府同心协力,共迎水清路畅的新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