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 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5-07-26 10:33:21
7月24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通报“十四五”以来全省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据悉,贵州通过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全省水环境质量成效显著,多项指标稳居全国领先,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
“‘十四五’期间,全省八大流域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薛友梅说,2024年上半年,11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23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等4个市州水环境质量跻身全国前30名。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30处县级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南明河治理案例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乌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生态美景。
会上,薛友梅重点介绍了贵州特色治水路径和精准攻坚情况。在重点流域乌江治磷,完成了福泉双龙片区历史遗留磷污染治理,34号泉眼等重点点位总磷排放达标率100%;赤水河护酒,贵州创新白酒行业“三个一批”整治,新建5座分布式废水处理厂,茅台镇8座处理厂完成升级;松桃河治锰,全国首创“五步法”治锰模式,实现10座锰渣库渗滤液全收集全处理。
同时,系统推进源头治理,完成全省820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整治率达80%),其中国家重点河流整治率达90%;建立1332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实现差异化精准管控;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近两年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43件。
对此,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建成了247个省控断面水质监测网络,实现月度动态监测;出台了全国首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开展草海等重点水域水生态健康评估,沉水植物覆盖率提升至60%。
截至目前,全省30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已建立“一源一档”信息并纳入日常管理。县城及以上、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率100%、立标率100%。“我省历来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我们要为老百姓‘喝得放心’保驾护航。”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调研员林凯说。
“入河排污口是水体治理的‘牛鼻子’,其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处长董理表示,会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原则,对全省八大水系入河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
展望“十五五”,薛友梅表示,贵州将重点推进目标、体系、机制三大升级,实现水质从达标向生态健康迈进。其中,目标升级要从“好Ⅲ类水体”向“优良水体”标准提升入手;体系升级从编制“十五五”水生态保护规划,建立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推进;机制升级则持续深化跨区域联防联控,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我们将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力争到2025年全省重要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5%以上,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保障。”薛友梅强调。
如今,贵州的江河湖畔,碧波荡漾、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已成为常态。贵州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一江清水,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发布会现场,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关于碧水保卫战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美丽河湖建设成效、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提问。会议由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梁隽主持。(张雷)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