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3
2025-08-14 21:21:13
日前,《2024年江门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全面总结了2024年江门市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公报》显示,江门市2024年水资源总量保持平稳,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十四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在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用水总量、节约用水推广宣传等方面积极探索、合理布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报》显示,2024年江门市平均年降雨量为2188.7毫米,较上年减少1.7%,较常年偏多3.9%,属于平水年份。降雨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占年降雨总量的92.4%。全市水资源总量达到136.99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2.9%,较常年偏多12.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36.6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6.2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充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4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91880万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加5345.2万立方米,增幅为6.2%。其中,大型水库蓄水总量为56844万立方米,增幅为12.5%;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35036万立方米,较上年略有减少。
《公报》显示,2024年江门市用水总量为26.4754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4726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为21.482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81.2%;生活用水为3.238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2.2%;生态环境用水为1.754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6%。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为63立方米,较上年有所下降,显示出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此外,耕地实灌亩均用水量等指标也有不同程度优化,反映出全市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公报》显示,2024年我市水利投资创新高。全市启动125宗水利工程项目,完成年度水利投资46.35亿元,同比增长5.7%,落实专项债8.29亿元,增强水利补短板力度。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成效同样突出。我市全面完成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全市取水许可管理进一步严格规范,征收水资源费(税)0.96亿元。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实行水资源费改税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好水资源费改税各项工作,水资源税费改革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市水利局牵头配合省做好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结合实际及时反馈意见与建议。配合做好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规划,促成“节水贷”3500万元项目落地。多个节水案例入选省优秀案例,多家单位获评节水相关荣誉,水利部水利局长谈节水专刊刊登江门市水利局局长王作青《践行节水优先方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署名文章。
围绕河湖生态治理,我市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在全省率先建立跨县河湖联合河长制,改善河湖面貌,建成近400公里万里碧道,连续六年获省考核“优秀”。在全省率先开展幸福河湖等工作,10条河湖通过省级初审,清淤工作获表扬。印发全省首个地市级水经济发展规划,开发推介小程序。在全省率先印发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方案,恩平市相关机制入选省创新案例。2018年以来,全市优良和达标水体数量显著上升。
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我市积极推进“江门市智慧水利平台”等建设,形成“一个平台两个调度系统”,提升智慧化水平。全年有效防御多次编号洪水、台风和降雨过程,实现“四不”目标,水利工程设施损失为近10年最低。汛末水库总蓄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多11.2%,保障用水安全。
此外,我市还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农村水利水电工作高质量发展。台山市桂南水库灌区入选水利部试点灌区,鹤山市四堡水厂获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称号,新会区完成农村供水改造提升示范县建设,多个水厂获评省标准化管理一级达标工程。
在健全水利法治管理方面,我市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制定多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健全体制。增强执法力度,整合执法力量,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执法水平,加强重点监控,严厉打击违法行为,2024年全市水利系统巡查超600次、河道27939公里。开展普法宣传,制定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打造普法品牌,设置宣传长廊,开展多种活动,受理群众咨询600余次。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