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城区告别“逢雨必涝” 东方“六水共治”攻坚战再获新进展
2025-08-16 16:16:55
人民网东方8月15日电 (记者李学山)“以前一下大雨,村里的路上就全是积水,我们出门都要提着鞋蹚着水,很不方便,现在改造过后好很多了。”符先生是东方市八所镇居龙村村民,8月6日,他在接受采访时对曾经困扰村民多年的积水问题得到解决赞不绝口。
符先生说,前些年因一些道路未硬化,导致村里排水不畅,每逢下雨或居民排污水,道路便积满水,给村民的出行和生活出行造成严重影响。如今,当地政府部门对道路进行了硬化,铺设了雨污水管道,村庄道路排水不畅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居龙村的排涝变化是东方市积极推进“六水共治”排涝水工作攻坚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通过组织开展城区内涝全面排查工作并针对各个内涝点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结合市政财力逐年加大对城市内涝治理力度,目前东方市城区积水时间已满足《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的“中心城区最大允许退水时间1~3小时”要求,基本告别了“逢雨必涝”的窘况。
东方市二环南路雨水设施改造工程实施前的路面严重积水(左图)。改造工程实施后告别了路面积水(右图)。东方市市政园林环卫事务中心供图
据了解,作为海南西部滨海城市,东方城区低洼地带与海平面相差仅1米多,当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连同受海水涨潮,以及城区排洪沟排洪能力影响,东方城区解放西路与人民南路交汇处、三角公园等低洼地带经常出现严重积水现象,最严重时有六七十厘米深,且积水长时间无法退去,给当地居民的正常出行造成极大困扰。
城市内涝治理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出行。为解决城区部分地区和路段“逢雨必涝”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东方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六水共治”工作过程中,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统筹推进“污涝同治”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功能,力争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保证特大暴雨期间城市运转基本正常”的治理目标。
东方市市政园林环卫事务中心副主任桂宁玮介绍,“六水共治”排涝水工作开展以来,该中心针对东方城区的内涝进行了全面排查,并逐步实施了一些治涝水的项目。2022年完成琼西路、永安西路、振华学校、东海社区等一些内涝点的治理,2023年启动并完成主城区三角公园、二环南路中海家园段、解放西路西段、八所村(第二中学门口)、居龙村(村委会)5处内涝点排水设施改造的工作,2024年6月完成二环南路中海家园段内涝点治理。这些项目完工投用后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城市的内涝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位于东方大道上的东方广电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由于地势较低,一下雨小区内外便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居民出行诸多不便。如今,经过全面改造,设置了合理的雨污水管道,小区道路干净整洁,排水顺畅,居民幸福感满满。
东方市住建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实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东方市近年来已完成城区200多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惠及居民超两千户。
城市排涝不仅要在硬件上发力,也要在软件上加强。每年雨季前,东方市市政园林环卫事务中心都会组织人力对城区雨水管道淤泥进行疏通清理,确保雨水管道排水通畅。东方市应急、气象等部门则着力提高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强化暴雨、台风防御,严格落实“三防”工作责任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汛前汛中汛后巡查管控,全面排查城市内涝积水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东方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东方市“六水共治”攻坚目标,该市将通过区域流域治理、城市层面治理、设施提升改造等多层面系统治理城市内涝,力争在2026年全面完成城区雨季易涝点的治理,基本形成“源头治理、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今年5月份召开的2025年东方市“六水共治”攻坚会强调,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全力推进“六水共治”工作。要把“六水共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联动,合力攻坚解决各类堵点难点问题,确保“六水共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下一步,东方市将坚持人民至上,靶向发力,以提升城市系统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为重点,聚焦重大风险防控薄弱环节,全面对城区积水点把脉“开方”,分期“诊治”,完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打造群众满意的生活居住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海南西部中心城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