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坝河焕新:从漕运古道到水城共融新标杆
2025-08-22 00:48:25
八月的午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部的坝河两岸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郎园Station里,临岸的咖啡馆飘出淡淡的香气,不少年轻人靠窗而坐,目光不时掠过窗外缓缓流淌的河水——就在几年前,这条现今清澈的河道,还是土路泥泞的模样。
近日,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滨水空间已正式对外开放,河道长度2.3公里,总建设面积约21.6公顷。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坝河通航至大运河,全长28公里。作为北京推进高品质滨水空间建设的典型案例,坝河的变迁不仅是一条河流的华丽转身,更是城市以水为媒带动更新发展的“逆袭范本”。
坝河是元代开凿的运粮河,西起东直门,向东汇入温榆河,全长21.7公里,距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但随着城市发展,坝河逐渐沦为人们口中的“臭水沟”。
“以前这河两边的路都挺破的,就是个小窄土道,水的清洁度也不行。”在河边生活了十几年的杨阿姨,对坝河的旧貌印象深刻。孙女士带着一家子前来朗园Station散步,她也回忆道:“最早这水特别脏,不是很干净,岸边没有栏杆,就只有普通的土路,最下面有块石板,其他就没什么了,玩的地方也少。”
转折始于北京对水生态治理的系统谋划。近年来,北京水生态健康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优良水体比例总体保持在70%以上。在此基础上,北京持续推进滨水空间建设,坝河的改造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北京市朝阳区水务局建设管理科科长马海涛介绍,坝河治理遵循“总体规划、分区实施”原则,通过分阶段治理,逐步实现从“单一水利”到“生态+休闲+文化”复合功能的转型。
坝河口蓄滞洪区是坝河改造中的关键节点之一,项目总体建设面积约248公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设计所副所长刘华介绍,作为坝河防洪体系的核心,这片区域创造性实现了“平急两用”。“急”时蓄滞洪水,在坝河流域发生超标洪水限泄流量时启用。新建的13.4公里堤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338万立方米的调蓄能力为城市副中心筑牢安全屏障。“平”时供游客游览,是集安全、生态、文化、景观、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肺公园”。26.8公里的特色双堤风景道、3座跨河特色人行桥、4.4公里环湖路及亲水栈道,让这里成为市民观鸟、泛舟的自然乐园。
从蓄滞洪区沿河岸向东,郎园Station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这个由旧纺织仓库改造的园区,因坝河治理,仅一个月时间,实现了店铺“从31%到100%出租率”的逆袭。“以前园区和河道之间隔着围墙,2023年坝河治理时,北京市水务局结合园区改造方案,拆除围墙,还增设栏杆、外摆桌椅、步道等,实现了‘水岸融合’。”园区副总经理王彦说。
变化不止于此。园区内的昀庭餐厅负责人赵丹表示,当初正是看中坝河的潜力才选择落户于此。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没有错:“开业时恰逢河道开通,2024年夏天,餐厅客流量比周边其他区域多12%。”数据显示,坝河治理后,截至2024年,园区商户销售额比去年增长超70%。
此外,坝河开通后,园区不仅开发了划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宠物市集、国际烤肉节、音乐节等活动也接连落地,昔日的封闭仓库已化身为网红打卡地。王彦还透露,这里作为北京电影节的永久会址,未来将为第四使馆区提供相应的消费配套。
如今的坝河,已成为观察北京滨水空间建设的窗口。北京市水务局运行管理处副处长张松表示,北京将坚持滨水空间开放共享,重点打造滨水空间和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好去处。目前,北京全市天然河湖通航里程已达80公里,今年年底前,将力争超100公里。
从亮马河到永定河,从清河到北运河,北京正以水为脉,串联起300余公里滨水慢行系统,将“还河于民、还河于城”的愿景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