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集团认证)官方网站

两山理念的“江南水乡交响曲”

2025-08-23 11:35:32

  

两山理念的“江南水乡交响曲”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如春雷激荡,唤醒了千年水乡的治水基因。

  苏州这座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东方水城”,401个湖泊如明珠镶嵌,2万余条河流似玉带蜿蜒,36.9%的水面率勾勒出“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绝美画卷。

  八年多来,苏州一以贯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8657平方公里的水乡大地上,用“河湖长制”这支如椽巨笔,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长卷。从七浦塘的晨光潋滟到元荡的晚霞浸染,从长漾的渔舟唱晚到金鸡湖的璀璨夜色,一曲新时代的“江南水乡交响曲”在这里奏响。

  清晨7点,姑苏城的薄雾还未散尽。翠园湖畔,双塔街道翠园社区党委书记、村级河长贺成已经开始了他的例行巡河。他弯腰拾起岸边的一只塑料袋,又俯身查看水质变化。在苏州,5300名河湖长如贺成一样,正用脚步丈量着河流的“健康指数”。

  时针回拨至2014年,苏州这座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城市正面临“成长的烦恼”。数据显示,当时苏州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30%的国际警戒线,人水争地矛盾凸显,侵占河湖、超标排污现象突出。2014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达峰值14亿吨,有的河湖脏乱黑臭、满目疮痍,“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诗意画卷,正在渐渐褪色。

  变革始于2017年。苏州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一张由“党政领导、河长主导、社会引导”编织的治水天网迅速铺开。如今漫步水城,2万多块河长公示牌已成为独特风景。每块公示牌不仅清晰标注河道概况、河长信息,更创新性地设置了水质数据二维码,市民扫码即可查看实时监测结果。截至2024年,全市河湖长累计巡河140万次,推动解决各类问题14万个。

  制度创新是治本之策。苏州构建起立体化治理体系:司法领域推行“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协作机制;社会监督方面组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构成的监督员队伍,还发展“民间河长”“河小青”志愿者队伍;在省际边界、河湖交界,推行联合河湖长制。吴江与嘉兴秀洲区首创联合河长制,历时两年清淤40万立方米,让淤积近四十年的清溪河重见天日。创新的还有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河长联盟”,推动数百家企业从“旁观者”变身“责任人”,累计解决涉水问题近万个。

  在吴江长漾的智慧调度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的pH值、溶解氧等12项指标,记录着这个曾因过度养殖而遭受破坏、如今因“河长”重获新生的湖泊的蝶变轨迹。30余公里外的元荡湖畔,沪苏两地河长正在开展联合巡查,他们创新的“六个一”工作法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治理一标准、监测一张网、执法一把尺、信息一平台,让省界河湖真正实现了“无缝共治”,清清河流都“回来”了。

  2019年,苏州率先启动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开启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水生态变革。随着2021年江苏省总河长令及相关指导意见的出台,苏州以系统思维推进河湖治理升级,实现了从“美丽”到“幸福”的质变跃升。

  三年间,苏州相继发布“消劣争优”攻坚令、现代水网建设令、幸福河湖创建令,出台《苏州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构建起“全市域统筹、全流域治理、全方位提升”的五年行动计划,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滋养城市的生态血脉、承载乡愁的文化纽带、惠泽百姓的幸福源泉。

  在太湖之滨、太浦河畔,长漾的变迁无疑是苏州治水成效的生动缩影。这片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域的水域,曾因水质恶化、岸线杂乱成为周边居民的“心头之痛”。2023年,吴江区以1.54亿元实施系统治理,创新采用“生态治水、智慧护水、文化兴水、产业富水”四位一体模式。如今,漫步长漾沿岸,可见水下森林随波摇曳,智能监测设备实时守护,非遗文化展馆临水而立,生态养殖基地星罗棋布。这场华丽转身不仅让长漾跻身全国幸福河湖名录,更带动周边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

  沪苏交界的元荡,湖荡内因围网养殖导致水体一直富营养化,水质曾常年不理想,岸边木材堆积,沿岸杂草丛生。改变的契机同样源自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挂牌成立。吴江、青浦两地率先破题,实施跨界水体共保联治,通过水系连通、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系统性工程,元荡水质从V类提升至Ⅲ类,34.31公里环湖绿道串联起22.81公里生态护岸,176万平方米陆域景观与95万平方米近岸湿地共同构筑起生态屏障。更令人振奋的是,生态改善催生了“诗画江南湾”文旅IP,“一廊十二景”再现红楼意境,帆船赛事、环湖马拉松等品牌活动年吸引游客超百万,带动周边形成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生态好了,银鱼都回来了,村民的荷包也鼓了。”元荡村村民王冬林指着波光潋滟的湖面欣喜地说。

  2019年以来,苏州累计投入45亿元,建成幸福河湖超2500条,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治理标杆:七浦塘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斜塘河再现“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意象,浒光运河留住乡愁记忆,建成长漾国家级幸福河湖,《“东方水城”的嬗变之路》经验做法入选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元荡创建长三角示范区首个跨界幸福河湖,苏州河长制工作连续5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暮色中的浦江源生态半岛宛如水墨丹青,这里是太浦河的起点,太湖水从这里流出,流经苏浙沪两省一市,最终汇入黄浦江入海。

  全长57.6公里的太浦河承担着下游浙江嘉兴市、上海市的重要供水任务。面对“九龙治水”的困局,吴江区联合上海青浦、浙江嘉善等地,打破行政藩篱,推出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治理、联合执法五项机制,构建起跨区域协同治水的立体网络。

  每天清晨,搭载高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从太浦河北岸腾空而起,以厘米级精度扫描河道,实时回传数据至“太浦河云管家”智慧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发现违法排放等情况,精准下达指令进行处置。在上下游协同共治下,太浦河面貌焕然一新,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多年均值达Ⅱ类以上。监测结果显示,太浦河中的浮游植物种类达到71种,相比10年前增加13种,太浦河的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

  今年7月,苏州城市防洪体系迎来里程碑式升级。苏州市河道管理处防洪大包围集控中心,管理人员轻触鼠标,娄门堰闸门瞬间开启,整个过程不到30秒。“过去需要现场操作,现在只需一人在控制中心就能完成。”工作人员介绍,新系统实现了从“人工跑现场”到“指尖调度”的跨越式转变,管理人员通过集控中心大屏实时监控水位、机组状态、设备运行等数据,一键执行调度指令。随着澹台湖枢纽等四大工程完成自动化改造,苏州城区防汛调度有了“智能芯”。

  在园区木沉港水利管理中心,数字孪生技术正重塑水治理模式。LED屏上,金鸡湖水域的“数字双胞胎”实时映射着物理世界的细微变化。这个获得水利部认证的示范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三网合一、三层融合、二体系贯穿”现代治水体系。

  kaiyun用户评价

  最新出台的《苏州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擘画出更宏伟的蓝图:针对防洪保安、供水保障、生态韧性短板等,苏州将构建“江湖共济、众河引排、百湖调蓄、百枢控导”特色布局,构建结构互联互通、功能互调互济的实体物理水网,同步建设数字孪生水网,实现物理水网与数字水网深度融合与叠加赋能。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创造性地提出“多维度协同”框架,即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水网,横向联动沪浙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水网与航道网功能融合,衔接多部门规划确保标准统一。“《规划》是谋划未来一段时期形成安全、绿色、智慧、融合水网的全局性、实用性规划,是苏州全面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苏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晨光洒满平江河,当夕阳铺满元荡,当月色浸染金鸡湖,苏州用一池清水诠释着:守护江河安澜,既是生态命题,更是民生答卷。每一条重获新生的河湖仿佛在诉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网联通即是发展通途。(记者 惠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