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久久为功推进城市建设更新
2025-07-02 15:32:53
行走苍霞新城,这个历经二多载光阴的小区,在不断蝶变酝酿出幸福新滋味;泛舟白马,解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的别样体验;漫步蜿蜒福道,启一场山水与城市的对话……福州,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化,是城市发展的美丽注脚,也百姓生活的幸福见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从一屋,到一座城,一张蓝图的“接”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质提升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一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国际市正阔步走来。的十中河游开在变是为始市间力品座城
走进苍霞新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舒适的步道上,静静流淌的三捷河汇入闽江,错落有致的楼房、干净整洁的路面,居民在一起有说有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建成20多年的拆迁安置小区。
“纸褙福州城”是“老福州”熟知的一句俗语。这句话里,饱含着福州老百姓的一把辛酸泪。20多年前,苍霞是福州一个典型的棚屋区,居民住的大多是木板房,年久失修,旧板横斜。下雨就漏,见风就响,遇火就燃,群众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老苍霞”唐庆旺见证了“纸褙苍霞”变新城的过程。那是2000年的夏天,有关棚屋区改造的政府调研在一个个狭窄的木屋里进行。
“他身材高大,头都快要碰到木屋顶了。”25年过去了,唐庆旺对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家访”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在夏天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习近平同志详细询问了他一家的生活情况,拉家常足足半个小时。
习近平同志调研后第八天,7月10日,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27天完成搬迁,仅半年第一批拆迁户就搬入新居,仅一年就有3441户顺利回迁。
这是当时福州市征迁数量最大、搬迁速度最快的改造项目,当地老百姓盼了几十年的好日子,一朝实现了。“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在老百姓的心里,这句承诺不折不扣地兑现了。
拿到新房钥匙走进60多平方米的新房,唐庆旺一辈子都忘不了:“过去屋子里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三餐都坐在家门口解决,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个大一点的新房子。搬进两室一厅的房子后安全、亮堂、舒适,我觉得这个是当时全福州最好的房子,而且是有属于自己产权的房子。”
苍霞棚户区改造完成后,有很多像老唐一样的回迁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改造后的就地安置住宅总面积20.8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13.7平方米,比增52.2%,住宅成套率为100%。
项目按照“改管运一体化”的系统综合改造思路,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内外兼修”“软硬兼顾”。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完善道路、消防、照明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42栋楼建筑立面20万平方米,提升绿化3100平方米;公共配套服务方面,合理利用46处、总面积2.49万平方米的架空层,统筹布局养老、托幼、体育、社区食堂、便民驿站、停车泊位等,打造党群共享空间、儿童梦想空间等便民服务载体,优化“养、医、学、食、乐、金、家”等养老服务供给,形成“一核两轴N点”功能格局,着力打造民主社区、智慧社区、文化社区、老年和儿童友好型示范社区。
如今,昔日棚屋区已蜕变为人居环境典范,苍霞新城先后获评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住建部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福建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地市老城更新样板项目第一名等荣誉。
三捷河畔的声声承诺,苍霞新城的亮眼蝶变,成为福州连片旧屋区改造的“燎原星火”。从“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到连片旧屋区与老旧小区的整治提升,“忧居”到“安居”再到“宜居”的华丽转身里,一场关于幸福的“奔跑”始终延续。
“2000年至今,城区累计实施连片旧屋区改造项目835个,拆除各类旧房837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41万户逾120万人。”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的讲述中,一个个关于蜕变与新生的故事渐渐清晰。
走进台江区红星排尾地块,高楼林立、绿意满目,大道通达。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福州二环以内最大的连片旧屋区,老旧木屋层层叠叠,小巷狭窄曲折,台风暴雨天气“水患”颇多。搬进新家,成为居民的共同心声。
“2018-2020”三年旧改行动,为红星排尾地块插上了“升级”的翅膀。盖新居、建新路、添配套……成片开发的新思路里,关于“家”的梦想,一点点成为现实。
同红星排尾地块一样,鼓楼区红墙新村及周边、古乐路沿线周边,台江区南公园周边,仓山区三叉街、郭宅,晋安区洋下、浦下等一大批连片旧屋区也挥别旧貌,唱响“住有所居”的新曲。
这场“写”满决心,持续3年的“全城行动”,是福州城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旧改专项行动,让106个连片旧屋区换新颜,涉迁5.7万户、1373万平方米。
谱写安居愿景的民生考卷里,有始终如一的为民初心,更有因地制宜、“精打细算”的无限新意。
“为把回迁安置工作办好办实,福州通过资金、力量、安置、任务‘四统筹’,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等‘七同步’,实现安置房开发建设、对接使用和后续管理等环节的整体优化。”该负责人说。
以“大规模、成片区”为重点,福州城区旧改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居民缺什么,旧改项目就补什么,从绿地、公园、道路、医院、学校,到水系治理、交通治堵及重要景观区域整治,力求实现旧改单元和片区的整体升级。
面对回迁安置难题,全国首创的安置型商品房模式也在福州上线,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巧手”,带来施工效率、回迁速度与居住品质的多重“加法”。2017年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公开出让安置型商品房项目119个,建设安置型商品房10.2万套、788.05万平方米。
“出棚进楼”的改变中,“旧”与“新”相得益彰。行走城区,能看到这座城市对文物、历史建筑、古厝等的悉心呵护,冶山公园、南公园、上下杭,成为百姓心中留驻的“旧时光”。同时,台江金融街、仓山万达广场、东二环泰禾广场等一批综合商圈“破圈出彩”,与黎明湖公园、光明港公园、牛岗山公园等一起,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眼下,城中村改造也在一个个片区“落脚”。2024年,新店东、高宅、黄山等1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获批加入国家计划,涉迁居民10976户,10643套安置房建设全面按下“快进键”,宜居城市的“福州样本”正加速绘就。
告别曾经的大拆大建,一支善于勾勒的画笔,正围绕“现代化山水城市理念下有机更新”的城市更新总体目标,在有福之州的可持续发展画卷上挥洒,“福式美学”的绣花功夫处处可寻。
共圆安居梦的画面里,福州人均住房面积从2000年的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51.6平方米——
2019年至2021年,实施270个零星旧改项目,改造面积38万平方米,惠及群众超3000户;
作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2000年至今,福州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534个、460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2万户;
2000年至今,福州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8.98万套(间),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人才限价房、共有产权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百花齐放”。
美好人居环境的画面里,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星光熠熠,打造近悦远来的品质之城——
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达100%。379个沿河串珠公园、680公里滨河绿地与5000亩滨河公园绿地的“加法”,与29条特色水上“福道”串联,写下“福水绕城郭”的美好;
全国首创的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六湖三园一池”工程,加上“双河长制”与“河长日”的创新设立,用务实举措护好安澜清波;
“长(地铁建设)短(交通缓堵项目)结合、标本兼治”,2000年至今,福州城市道路总里程从907公里增至3493公里,轨道交通实现从“0”到5条线公里的跨越,运营里程居全省第一;
从目前福州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绿地晋安公园生态廊道,到全市首个共建共治共享的“一刻钟幸福圈”凤湖完整社区,再到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的一个个样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福州方案”掷地有声。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画面里,千年榕城用心留住时光的温度,累计完成沈葆桢故居等文物建筑修缮及活化利用69处,实施古厝保护利用项目441个。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一处处历史文化资源从“保下来”走向“活起来”“火起来”,17条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自2021年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超30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
从苍霞棚屋的破败场景,到嘉和苑的便捷生活;从三捷河的黑臭杂乱,到“福舟悠游”的水清河畅,福州用25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写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循着长者食堂的饭香,听着四点钟学校的笑声,那句“把好事办好”的承诺,正在久久为功的为民实践中,化作陪伴在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