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元对100余个老旧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
2025-08-09 17:39:37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广元抓住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契机,通过“新建+改造”,建成海绵达标面积35.17平方公里,消除30处易涝点,成为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样板。
“这些开花的植物,都是我种的。”8月4日上午,广元市利州区南河街道玖合苑小区居民母寿增指着家门口的雨水花园说,家门口的花园一变再变,直到去年海绵化改造后,才有现在绿草如茵、植物错落有致的美丽模样。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看见,雨水花园里朱顶红、三角梅、海棠等植物点缀其间,煞是好看。
与玖合苑一样,在广元,有100余个老旧小区通过海绵化改造,同步改造照明、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实现“高龄”小区“逆生长”、“忧居”变“优居”。
玖合苑小区由邮政小区、电信小区等9个老旧小区合并而来。因为喜爱花草,20多年前刚住进邮政小区时,母寿增就在小花园里种下花草树木,后因草皮退化只剩黄土。“以前排水不畅,下大雨的时候,路面积水严重,只能靠搭木板或者砖块出门。”母寿增介绍。
这样的“问题小区”,在广元有不少。广元市中心城区“四山四水抱一城”,使城市面临外洪、山洪等挑战。加上不少老旧小区存在排水管网破损、雨污合流、功能布局混乱等问题,遇到大雨天常出现积水内涝。严重时,有的老旧小区积水超1米深。
改变刻不容缓。2022年,广元市抓住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机遇,通过“新建+改造”,对中心城区100余个老旧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
“海绵化改造首先要解决雨水消纳问题。”广元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姜记威介绍,以低于地面的雨水花园为例,将楼栋雨水管道口接入,再利用地势差,让雨水先汇聚到花园浇灌花草树木,消纳后再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减少大雨、暴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雨水利用率。
南河街道办事处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常勇介绍,改造后,玖合苑整个片区的排污管网、消防管道等得到连片升级,新建的2100平方米海绵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雨天内涝、污水积聚等问题。经广元市住建部门测算,海绵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60.02%,意味着小区有六成径流水可通过海绵化设施被消纳利用。
这样的蝶变并非个例。广元统筹推进“两江四岸”综合提升、南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等212个海绵项目,中心城区海绵达标面积占比达48.45%,30个易涝点全部消除,城市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
傍晚时分,母寿增老两口出门散步。从邮政小区走到电信小区,沿途跟左邻右舍聊聊天,再慢悠悠回家。“以前小区小,要散步只有出小区。现在拆掉围墙,九个小区合成一个大小区,方便了大家。”母寿增说。
海绵化改造,既要美化小区景观,也要提升居民居住舒适度。玖合苑通过拆除相邻小区围墙,让整个片区新增公共空间3600平方米,不仅增加了停车位,还新增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
颜值和服务的提升,为老旧小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常勇透露,改造后玖合苑小区的二手房价格较改造前上涨15%以上。
海绵化改造带来的城市颜值提升在广元随处可见。通过统筹实施排水防涝、雨洪通道、雨污管网、海绵小区、海绵街区、新型绿化“六大工程”,广元已建成“海绵道路”68条,打造口袋公园52个,新建依山傍水滨江休闲功能带1条,新增公共活动空间5.8万平方米,在消纳雨水的同时,实现“推窗见景,出门即公园”。2024年,广元中心城区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60.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92吨;嘉陵江、南河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一江清水出广元”成为现实。
南京——南京印发《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系统化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深入开展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实施片区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提高源头污水收集质效,希望通过3年建设,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30年一遇,易淹易涝点100%动态消除,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明显提高。
深圳——深圳市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机融入城市建设,将治水与治城紧密结合,系统推进大、中、小三个层级的海绵系统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大即以公园、公共绿地构建“光明绿环”,串联“山、水、林、田、园”等自然海绵体;中即建立涵盖正本清源、雨污分流、初雨截留、生态补水、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一体的涉水工程体系,夯实涉水基础设施;小即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纳入规划“两证一书”,严格设计审查、施工指导、过程巡查、完工验收等,切实保障海绵要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