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污攻坚|徐州:碧水重生处“活化石”归来
2025-08-15 22:02:22
2025年盛夏,碧波荡漾的骆马湖深处,一枚枚杏黄色的贝壳在沙砾间半隐半现,温润的光泽在水流中若隐若现——这是
今年6月,这两类对水质极度敏感、被誉为“生态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动物,首次在徐州水域被科学记录。它们的现身,非比寻常。犹如沉默的“生态鉴定师”,它们用生命的回归,为这座曾经的工业重镇递上了一份最具说服力的成绩单——徐州的水生态治理,已实现从“水质达标”向“生态健康”的历史性跨越。
珍稀物种的回归,绝非偶然的生态涟漪。其背后,是一场覆盖全市水系、历时三年的科学“大体检”。
2023年初,徐州依托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启动覆盖全市15条河流、4个湖泊和7处水源地共87个监测点的“三年水生态体检”项目。这并非简单的测水质,而是一次融合了卫星遥感、形态学精鉴、前沿的环境DNA技术等多维手段的“深度体检”。
随着本年度第二次采样工作展开,这项被称为河湖“深度体检”的工程迎来收官之年。三年来,项目摸清徐州重点流域生态家底、构建健康评价体系、项目累计获得超4万条一手生态数据,首次绘制出徐州水生生物的“全景图谱”。
珍稀物种的回归绝非偶然,是徐州以壮士断腕决心推进绿色转型、系统治理水生态环境结出的硕果。
曾几何时,工业的轰鸣是这座城市的底色,水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近年来,徐州以“三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为统领,打出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近年来,徐州打响控源截污攻坚战。强力推进工业点源深度治理,拧紧排污‘阀门’;城市生活污水系统整治,提升处理能力和管网覆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同步推进,减少化肥农药入河。对京杭运河等重点流域实施清淤疏浚,有效削减内源污染负荷,改善底质环境,为底栖生物恢复创造条件。”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许硕介绍,“生态修复”则赋予水体自愈能力。在骆马湖等关键区域,科学修复退化湿地,重建茂密的水生植被群落与河岸生态缓冲带,“如同为河流湖泊安装了‘生态肾’和‘生物摇篮’。”许硕说。同时,“科学保障生态基流”,让一度沉寂的河湖重新“活”起来,水流潺潺,生命律动。
汗水浇灌,终见成效。截至2024年底,徐州全市4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7.8%,实现连续四年改善。骆马湖湖体水质达到Ⅲ类,饮用水水源地优Ⅲ比例100%,入湖河流优Ⅲ比例100%。
碧水安澜,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珍贝潜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在古老的彭城大地上恢弘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