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集团认证)官方网站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城很“水”的文章

2025-07-01 05:16:17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城很“水”的文章

  生态城在开发建设之初,“工业污水库”占据了区域的大部分面积。随意倾倒的废水填满整个湖泊,水体严重污染,散发着阵阵恶臭……因此,生态城在水系治理上,可是下足了功夫。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生态城成功治理了215万立方米污水和385万立方米底泥,建设起7.6千米的环湖景观带和20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让污水库变为碧波荡漾的静湖,成为居民观景、亲水的好去处。

  随着生态城水系分支扩大,治好水,更要管好水。近年来,生态城建立“1+12”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构建三级巡查机制,形成“巡查-通报-整改-反馈”的闭环机制,并开展“清河湖”专项行动,清理滩涂及水域垃圾,保障区内水体环境持续稳定向好。

  生态城这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立起了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体系。其中,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也是重要一环。

  汛期一至,遍布在生态城各处的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卵石沟等设施即刻“上岗”,变成一块块“海绵”饱吸雨水,减少雨水地面径流的产生,保证道路在常规降雨时没有积水,方便居民出行。

  同时,生态城的智慧防汛系统也为防汛工作再度加码。系统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算法模型等技术,重点关注实时降雨强度、水系水位情况等,能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高效调用,为防汛工作提供助力。

  kaiyun用户评价

  在生态城,雨水也可以“大做文章”。这些用“海绵”设施收集起来的雨水经净化处理后,可以为生态城的水景补水,每年补水量约2800万吨,实现了非常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城立足“水”这一核心资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依托“溪、河、湖、堤、湾、海”的丰富水资源,生态城持续推进水域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先后建设了南湾公园、观澜角公园、东堤公园等多座亲海公园,打造出15公里亲海廊道和189公顷的滨海休闲空间,实现生态价值与文旅体验的有机转化。

  生态城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也吸引了众多文旅项目在此落地生根。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选址于此,与生态城丰富的海洋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生态城别具一格的“海洋”文旅版图。

  近年来,生态城接待游客数量屡创新高,2024年,综合游客接待量突破1450万人次,生态城已然成为京津冀乃至周边地区游客重要的度假休闲目的地。领略海洋的壮阔与浪漫,体验别具一格的海滨度假风情……生态城独特的海洋文化魅力,正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