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绰尔河到西辽河的世纪之约——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特别报道
2025-07-01 13:38:50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综合新闻
2025年6月30日,当位于兴安盟绰尔河的清流穿越391公里山河,由末端出水口涌入通辽市莫力庙水库,这座已经干涸21载的亚洲最大沙漠水库,即将迎来水润万物的新生。
西辽河,流淌千年,孕育了灿烂的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与黄河、长江共同滋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浇灌出内蒙古重要的经济区和粮食产区。
大国重器用精良技术托举起伟大工程,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建人员则以坚忍和匠心,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攻坚,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输水工程行进至蛟流河处,为降低安全风险并保护水源,施工方采用顶管工艺进行穿河作业。顶管机像“蚯蚓钻土”一样,在地下把直径4.3米的钢筋混凝土管道一节一节顶进去。顶管机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常常遭遇岩石卡顿、刀头磨损情况,必须派人进入刀盘前方的高压舱内排除故障、更换刀头,作业极其危险。
考虑身体极限,每次进舱时间要控制在5小时之内,除去入舱时升压、出舱时降压时间,舱内有效作业时间不足1小时。“特种作业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里面拧螺丝、换刀具,体力消耗巨大,精神高度紧张,出来时浑身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每一次开舱,都是对意志、体能和技术的极限考验。”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六标项目总工熊亮说,第一次带压开舱历时11天、连续进舱35次才将故障排除。
“来水了!”当绰尔河水在末端出水口掀起澄澈浪花,汩汩注入莫力庙水库,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小时候中午放学不回家,从水库捞鱼炖着吃,撒一把盐就是最好的美味。地下水位高,生态好,庄稼也长得好。20世纪90年代初,水库有游船和小岛,周末游客爆满,吃饭都得排队。”刘文超回忆。也因此,距水库只有几公里的徐家窑村发展起了农家乐、采摘园和渔业。直到2004年水库彻底干涸,农家乐、采摘园、渔场纷纷关闭。尽管2021年起水库有生态补水,但很快就渗透到地下。
“引绰济辽工程运行后,将为科尔沁区每年引入1.09亿立方米以上的绰尔河优质生态水源,预计置换原工业用地下水近2000万立方米,显著减少地下水开采。同时,通过莫力庙水库的复苏,可以持续不断地有效回补地下水,对于巩固科尔沁区超采区治理成果、保持水生态采补平衡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辽市科尔沁区水务局局长邓洪林说。
位于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是首批接引引绰济辽工程水源用于生产线的大型企业。作为全球首家以褐煤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水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引绰济辽工程水源的引入,为生产线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